
※註:本文章對象適用於一般人及慢性腎臟病第三期(含)以上病友,不適用於末期腎臟病人以及洗腎患者。
45歲的張女士最近參加高中同學會,這次除了養兒育女的話題,老同學們之間也開始談論健康養生的問題。談話間,發現不同同學間分享的方法各不相同。光喝水這件事情,就有人說要每天要喝2500cc,也有人說要以體重x40cc做計算,大家討論不休,究竟一天要喝多少水?
一天要喝「體重x40cc」的水對嗎?
一天喝水量以「體重x40cc」是網路上常常流傳的說法。可是實際上,這個說法並不夠好,因為並沒有將不同季節的流汗量考量進來,夏天戶外運動流的汗與冬天室內流的汗完全無法比,一律以體重x40cc當作標準來喝水,會喝出大問題。
一天要喝多少水需要考量哪些因素?
一個人一天攝取的水分總量要跟一天排出的水分總量相同。而攝取的來源不是只有喝水,吃東西的水分也必須被計算進來。另外,排出的水分也不是只有尿液,流汗、呼吸、糞便都會有水分流失。
實際上,日常生活不可能去計算我吃的麵包有多少水,又流失了多少汗,所以會有別的評估方法,幫助我們評估需不需要再喝水。
一天要喝多少水?
所以,一天要喝多少水?臨床一般情況下,我都會教導病人以自己「尿液的顏色淡黃接近透明」合併「不會口渴」作為評估標準。除非特殊情況,不然這個狀況可以適用於很多人,而且評估起來很簡單。
至於哪些情況不適用呢?第一類人是有吃了會影響尿液顏色的東西,像是藥物或是維他命B群。因為尿液顏色被干擾,這類族群我會建議以「不會口渴」加上至少喝「體重×40c.c.的水」合併搭配作為評估。
第二類人是明明口很乾或很渴,可是怎麼喝水,口都還是很乾渴。這類的病人可能是中醫說的上火族群,建議可以諮詢中醫師,或是吃一些比較降火的食物,像是西瓜或是椰子水。另外要注意,非常少見的尿崩症病人也可能會有一直喝水但是口還是很渴的情形。

喝多喝少會有什麼問題?
那麼如果喝水喝太多或喝太少會發生什麼事?在診間有遇過病人抱怨近期雙腳都會水腫,腳穿不下鞋,而且晚上要一直跑廁所尿尿3-4次,詢問後才發現病人最近崇尚養生,每天強迫自己喝水6000cc。這個病人原本想要養生,卻反倒害慘了自己,所幸發現的早,教導她不要喝那麼多水以後,各種症狀就改善了。
另外也有病人因為上班太忙碌,喝水喝太少導致常常泌尿道感染,感染已經嚴重到影響腎臟,住院過2-3次。
可見喝水量太多太少都會有問題,如果喝水喝太多,容易造成體內電解質不平衡,可能會導致水中毒、低血鈉、水腫等問題。而喝水喝太少則會容易造成泌尿道感染、尿路結石,甚至傷害到腎臟。注意,夏天飲水切記一定要喝得比冬天多。
喝水總結3件事情
1. 一天要喝多少水:目標為自己尿液的顏色淡黃接近透明合併不會口渴。留意特殊情況:尿液顏色受到干擾及上火情形。
2. 日常生活不要拿飲料代替水:如果整天以各種飲料、湯品代替飲水,雖然喝水量可能足夠,但會忽略滲透壓的問題,以及會容易導致三高控制不易。(運動完則也要適當補充電解質,以補充從汗水流失的量)
3. 平均的喝:喝水最怕有補償心態,一次突然灌下大量的水,會導致身體的負擔。
※註:本文章對象適用於一般人及慢性腎臟病第三期(含)以上病友,不適用於末期腎臟病人以及洗腎患者。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