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有許多人有糖尿病的困擾。糖尿病患者最擔心的莫過於其併發症:眼睛病變怕未來失明、腎臟病變怕未來洗腎,糖尿病足怕未來要截肢等等。這邊想要跟大家聊聊中醫可以幫上糖尿病患者什麼忙,尤其本網站又以腎臟病知識傳播為主,當然也會和大家聊聊糖尿病腎病變這塊。
糖尿病
糖尿病是什麼
糖尿病是指人體內的血糖長期超出標準值。而因為血糖長期超出標準值會導致許多器官受傷,所以控制血糖顯得非常的重要。
通常如果空腹血糖超過126 mg/dL,糖化血色素超過6.5%,就代表可能有糖尿病了。而如果空腹血糖落在100-125 mg/dL之間,糖化血色素落在5.7%-6.4%之間,就代表現在處在糖尿病前期的狀態。
糖尿病初期症狀
糖尿病最一開始通常不會有症狀,通常是由抽血檢查發現身體出現狀況。如果因為平時沒有抽血檢查的習慣,等到糖尿病已經伴隨一陣子了以後,通常會出現的相關症狀為「三多一少」: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體重減輕(虛弱)。
糖尿病併發症
比起糖尿病本身,糖尿病併發症可能更令人害怕。不論是血糖控制不穩定,或是糖尿病患病已久,併發症都可能會找上門。會出現併發症的原因在於:糖尿病是全身血管系統的殺手,哪個器官血管多,哪裡就倒楣。通常這些病變會分成大血管病變及小血管病變。
大血管病變指的是供應心臟、腦部的血管受損,導致心肌梗塞或腦中風。除了前面兩種大血管病變以外,還有另一種大血管病變:周邊動脈疾病,指的是供應四肢的血管發生病變,通常下肢比上肢更常發生。
糖尿病患者後期腳的傷口不易癒合,缺血、感染等等狀況導致最後需要截肢,大血管病變占了一部份原因,這種腳的狀況,通常被稱為糖尿病足。
而糖尿病小血管病變常見的是:糖尿病腎病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神經病變。
腎臟、視網膜(眼睛)、神經都是許多血管分布的地方,上面提到糖尿病是全身血管系統的殺手,哪個器官血管多,哪裡就倒楣。因此這些器官經過一段時間就會容易出現生病的消息。
腎臟病變就是慢性腎臟病,晚期可能要洗腎。眼睛就是視網膜病變,晚期可能會失明,神經病變會導致手腳末端容易麻,開始感覺異常,也是造成糖尿病足的一部分原因(因為腳變的不夠敏感,無法避開傷害)。
糖尿病腎臟病變中醫角色
中醫在糖尿病腎病變的角色其實非常重要,現今西醫認為除非是急性的腎損傷,不然慢性腎臟病逆轉腎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在我的中醫門診不時看到糖尿病腎病變治療一段時間以後,腎功能回復一定程度。
這邊要提醒的是逆轉腎不是無限制逆轉,通常改善到一定程度就會維持在一定區間,腎臟還是很難回復到健康人的狀態。此時只要遵守按時服藥(不論中藥或西藥)以及做好腎臟保養,基本上腎臟功能可以維持在一定區間,與治療前相比,離洗腎相對遠遠的。
中醫在治療糖尿病腎病變屬於中醫新興領域,因此在治療慢性腎臟病方面事實上不是很多中醫都會處理。在門診也會聽到還不放棄希望、因為看到我在網路上分享資訊而來找我求診的慢性腎臟病友,在成功逆轉腎時,與我分享來找我以前其實已經看過其他中醫師,但成效不佳。
所以慢性腎臟病友在尋找中醫師的時候就會比較辛苦一點。這也是促成我架設這個網站的原因,希望透過自己的力量可以幫助更多的腎友。不過也做個補充,醫學上終究沒有保證這件事情,在我的治療案例中,大概有7-8成可以看到進步,但是也有2-3成病友的腎功能,我無法幫上忙。
糖尿病腎病變治療案例
這是一位我的糖尿病患者,原先在西醫都有固定治療,但是腎功能仍持續快速衰退,於是來到我的門診。上面兩張圖是我為他治療腎臟前9個月的經過。可以看到原本為慢性腎臟病第四期已經快要進入第五期,服用中藥後慢慢的被拉回第三期,尿蛋白也同時下降。
目前這位患者原先的西藥仍定期服用,加上我開立的中藥以及定期做好腎臟保養,目前腎絲球過濾率維持在30以上。
詳情請見:案例四:慢性腎臟病第四期搶救腎絲球過濾率(21→32)
結論
糖尿病腎臟病變作為台灣洗腎第一名原因,在預防洗腎上,關心糖尿病絕對是非常重要的議題。一旦發生糖尿病腎病變,中醫有機會可以幫忙逆轉腎,當然平時做好腎臟保養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此希望糖尿病友可以離洗腎遠遠的!
腎臟相關檢查
腎絲球過濾率、肌酸酐、尿素氮、尿蛋白、尿潛血、尿液常規檢查、UPCR、UACR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