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要透過這篇文章說明:為何治療較後期慢性腎臟病需要服用水藥呢?
先說結論:藥物劑量問題
道理其實很簡單,疾病愈嚴重,當然需要用到更大劑量的藥物。不過還是有很多人有很多疑問,所以更往下的內容就來做更進一步的闡述。
科學中藥粉vs水藥
中醫在治療慢性腎臟病時會利用藥物治療,其中藥物分為科學中藥粉以及水藥。
水藥是傳統劑型,是將中藥材經過熬煮後呈現出來的藥湯。而科學中藥粉是民國後才出現的劑型,也是平時看中醫時健保會給付的劑型。
藥粉和水藥的差別主要是科學中藥粉在中藥廠製作時多了濃縮及噴霧造粒的程序,也就是說煮成水藥後再將水藥煮的很稠很稠,之後噴在一顆一顆的賦形劑(通常是澱粉粒)上,就變成了科學中藥粉。所以在中醫診所拿到的藥粉不是將中藥材磨成粉,而是賦形劑外面裹了中藥。
有人會問:那本質上科學中藥粉跟水藥不是一樣的嗎,只是差別在於呈現狀態是藥水狀還是粉狀?但實際上,因為健保給付的關係,科學中藥粉濃度會有一定程度上限,近年來尤其明顯,隨著通貨膨脹,大部分藥廠產出的藥粉愈來愈貴,但藥的濃度卻反而愈來愈低。因此會導致當中醫師幫病人開立水藥和開立科學中藥粉時,病人服用的劑量可能會差距到約5-10倍,所以愈重的疾病,往往科學中藥粉幫不上忙,因為劑量上就不足夠。
腎臟病治療的選擇
我通常在慢性腎臟病治療上會將目標分為積極目標及消極目標,積極目標是設定逆轉腎絲球過濾率(腎功能),消極目標就是將腎絲球過濾率(腎功能)維持穩定,不要讓腎絲球過濾率繼續下跌。
原則上,治療慢性腎臟病愈前期時,通常以積極目標為考量。而隨著疾病愈晚期才來求診中醫,積極目標的達成會變得愈困難,甚至此時病人的腎臟功能正在急速下跌,光要達到消極目標(腎功能持穩)就是需要費心的事,此時就會先求穩,再看看有沒有機會逆轉腎。
基本上,健保藥粉適合慢性腎臟病3a期病人及蛋白尿不嚴重的患者。水煎藥適合慢性腎臟病3b期以後病人或嚴重蛋白尿患者。不過疾病接近第5期時需要擔心高血鉀風險,需要評估水藥是否適合。當然凡事會有例外,會再根據實際情況做彈性調整。另外因為水藥需要自費,有時也會根據病人經濟狀況做調整,力求治病療效跟經濟負擔求個平衡。
腎臟相關檢查
腎絲球過濾率、肌酸酐、尿素氮、尿蛋白、尿潛血、尿液常規檢查、UPCR、UACR
延伸閱讀